近期,乌克兰展示了自行研发的弹道导弹与无人机,打击范围深入俄罗斯腹地,甚至能覆盖莫斯科。乌克兰为何近期频繁在无人机领域取得突破?俄乌冲突即将进入“袭城战”阶段。军事专家王明亮、俞硕为您解读俄乌武器库中的“新面孔”。 乌克兰仍保留了部分苏联的底子,例如安东诺夫机场、马达西奇公司等。苏联留下的技术和成品储备还是相当可观的。尽管乌克兰继承了很多苏联遗产,但并没有发扬光大。在过去几年里,乌克兰军工实力在外贸领域的影响也在慢慢降低。 对于乌克兰“雷霆”-2来说,该导弹源于俄乌两国在“伊斯坎德尔”导弹上进行过合作的“游隼”计划,可以视为一款“丐版伊斯坎德尔”。其继承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的部分参数,外形和发射平台也和“伊斯坎德尔”相似。不同的是,“雷霆”-2导弹多了一个发射箱。 乌克兰当前高调展示“雷霆”-2的原因在于“游隼”项目过去多年一直处于缺乏经费的状态。现在借着俄乌冲突的机会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将其从一个研制阶段的实验品变成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武器,也可以借此去游说西方,拿到项目资金。未来小型无人机可能会向飞得更高、更快、威力更强去发展,但需要大规模使用,例如在争夺小目标时成本会小很多。 目前乌克兰拥有的远程打击方法可以威胁到俄罗斯,但这种打击手段并不能消耗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反而在增加俄国内民众对这场冲突的怒气。这些军事行动只能间接激化冲突规模。俄乌冲突的结束键不在美国人手里,周边国家相伴随的若干问题也很难说清。因俄乌冲突造成的国家间安全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去解决。
话题追踪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4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