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2025丨专访清华教授沈阳:建议年轻人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与AI互动

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即将迎来2025年。这一年是变革的年份,中国大学将面临战略敏捷与延误转型的抉择。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的双聘教授沈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校的所有学科都应该将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放在本学科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的时间与AI互动,以适应和训练AI。随着AI的迅猛发展,文科教育何去何从也成为社会热议焦点。在AI深度介入知识传播与创造的时代,怎样重新衡量文科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与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高校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课程中使用AI参加考试,并将其作为创造新知识的工具。同时,老师需要具备AI素养,因为老师和学生现在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机遇和挑战方面,AI为传统学科带来了新的学习对象和工具,但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变革要求。 未来中国大学要培养的是一种新型人类:兼具机器智能与人文情感的“数字游牧民”。现在高校生需要掌握的最核心的三个技能是:第一是问问题的能力,第二是甄别答案的能力,第三是意义感和美感。在文科与AI融合后,其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对于在人工智能时代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AI作为最好的伙伴,发现自己的天赋和个性,并通过人机协同共生,快速提高自己在某个方向上的水平。年轻人需要每天与AI互动,以适应和训练AI,并把AI当作激发自己能力的最好伙伴。同时,要培养自己的意义感和美感,避免被AI幻觉所影响。

话题追踪

吉利汽车:建议私有化极氪

IT之家 | 2025-05-09 12:30

情侣尴尬期,盛产死装年轻人

Vista看天下 | 2025-05-06 18:20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55098/

(4)

导读信息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件:sooting200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