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支持总裁穆峰的“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观点,引发增程式技术路线之争。尽管没有再强调“增程式技术是落后路线”,但此举也给争论火上浇油。尽管不少人认为增程式技术落后,但也有不少车企加速布局。增程式车型以每月10万辆的速度吞噬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增程路线之争本质上是技术路线与市场选择的争锋。技术派认为,增程式是能量转换的低效倒退。而市场派认为,增程式是用户体验优先的务实哲学。
长城汽车的态度显得格格不入。主力车型哈弗猛龙PHEV销量不及理想L7的十分之一。既然长城也知道做增程的都在闷声发大财,长城为啥“打死也不做”,是和钱过不去?有技术洁癖?还是另有战略上的考量?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多元化,围绕场景需求的差异化布局,更符合长城硬派越野的品牌定位。但整个长城集团新能源渗透率仅25%,而押注增程的理想汽车已经突破70%。在全场景覆盖的野心下,长城觉得,增程这个过渡技术无法承载。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场技术路线之争像极了手机功能机时代的键盘VS触屏大战。在充电基建尚未完善、电池技术仍未里程碑突破的过渡期,愿意俯身做“技术缝合怪”的车企,反而最能抓住新能源时代的红利。至于长城的选择是对是错?或许是押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但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正确的选择。
总之,在充电基建尚未完善、电池技术仍未里程碑突破的过渡期,愿意俯身做“技术缝合怪”的车企,反而最能抓住新能源时代的红利。在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电子消费品的路上,把用户当成“人”而不是“数据”,才能真正踩中时代的油门。
话题追踪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5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