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间购物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但一些商家和主播在直播中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量隐患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诚信根基和行业生态。为了整治直播电商领域的乱象,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商家和主播在直播中经常使用“全网最低价”“血亏补贴”等话术,实则陷阱,消费者既交“情感税”又交“智商税”。他们还通过营造“物美价廉”的假象,售假贩劣,欺骗消费者。此外,一些商家和主播还打着“神医”名号售卖“神药”,专门诓骗老年人,使直播间变成了“坑老间”。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花样繁多,让消费者感到套路太深、防不胜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直播带货的投诉举报处理力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共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包括强化平台和主播的主体责任、加强资质审查和审核监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模式等。
只有实实在在卖好货、做好服务,商家和主播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平台和商家要意识到,诚信是立业之本,不能下单前把消费者当“家人”,下了单就当成“韭菜”。只有真心实意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只有政府、平台、商家共同努力,才能让直播经济真正成为促进消费的助推器。
话题追踪
直播间里“家人”成“韭菜”,得好好管!
当下,直播间购物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但直播间里的“家人”,却成了某些商家和主播眼中可以任意宰割的“韭菜”。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量隐患……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动摇市场的诚信根基,破坏行业生态,亟待整治。“全网最低价”“血亏补贴”等话术时刻...
半月谈APP | 2025-05-12 10:24
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5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