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息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导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fey.com/news/61595/
中国制造不可替代?专家深度解析
中美关税豁免机制与中国制造的"难替代性"分析
当前中美关税形势出现缓和迹象,这与特朗普政府时期先施压后豁免的模式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关税豁免机制、豁免原因和中国制造难替代性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
关税豁免机制具有独立运作特点,主要由美国进口商主动申请。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美国共发布50轮豁免清单,最高豁免比例达60%,涵盖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主要商品。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豁免速度明显快于上一轮,在加征关税后立即启动豁免程序,目前已覆盖美国自华进口总额的26.5%。
关税豁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被豁免商品普遍具有较高的对华依赖度,如橡胶塑料、家具等行业;二是关税导致美国相关行业成本上升,表现为PPI涨幅与豁免比例正相关;三是缓解美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供需错配问题,特别是在本土竞争力下滑的行业。
研究通过五个视角评估中国制造的"难替代性":供应链紧密性、价格弹性、溢价能力、成本优势以及替代国竞争力。分析显示,中国在计算机通信电子、服装皮革、橡胶塑料等九个行业仍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虽然存在通过墨西哥的转口贸易,但中国产品仍保持1.5-2.4倍的海外溢价率,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该研究为理解当前中美贸易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提示需关注贸易形势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赞 (4)